希望工程工作于1991年10月在我市开始实施,通过开展“党团共助希望工程”、“爱心行动”、“1+1”助学等宣传活动,累计接受爱心人士捐款174.3万多元,其中市级捐款24.2万元,救助失学儿童5800多名。
20年来,天水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遵循工作宗旨,结合实际,以宣传为先导,以筹资为手段,以管理为生命,以监督为保障,积极推进,严格管理,为协助政府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发展阶段
我市希望工程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留下了一条不断发展的轨迹。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年—1995年的宣传启动阶段。通过开展“党团共助希望工程”、“爱心行动”、“一助一手拉手”等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理解、关注与支持,树立了希望工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1995年—2002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手拉手”、“1+1”助学行动。这些活动规模大、社会参与面广、效果明显,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希望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同时,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希望工程的组织管理系统,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推动希望工程迅速蓬勃向前发展。第三阶段是2003年—2011年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希望工程管理力度,拓宽捐赠范围,强化社会监督,谋求法律保护,提高工作质量,朝着更加稳定健康的目标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争取领导支持。团市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希望工程工作,在希望工程实施之初,就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市委、政府领导经常过问希望工程工作,给团组织压担子、指路子。同时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二)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我们始终坚持加大宣传力度和广辟筹资渠道并举,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争取捐助资金,努力扩大资助规模。一是在团内系统集中筹集。我们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累计筹资174.3万多元,救助失学儿童5800多名。同时,广泛动员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企业家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我们认真实施希望工程劝募行动,以劝募活动为手段,以筹措资金为动力,以实施救助和宣传希望工程为目的,在1998年9月全面启动了希望工程劝募行动,招募志愿者250多人,建总站1个,分站8个,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向社会广泛募集。我们通过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人们关注希望工程,关注贫困失学儿童,并积极捐款,因此,每年都有一批特困生得到资助,一些个人捐款的感人事迹也不断涌现。三是积极向上向外争取。我们在工作中,多次向团省委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和我市城乡困难家庭子女现状,积极争取支持,团省委也给予了我们更多工作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倾斜。
(三)兴建希望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我市在五县二区建成希望小学21所,投入资金520多万元,希望网校3所,投入资金45万元。我市希望小学在市、县两级团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及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为先”的指导思想,探索特色发展的路子,提高办学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了办学思想端正、学校管理规范、教学方法灵活、学生素质优良的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我们还不定期的输送希望小学的教师赴上海等地希望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进行免费考察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希望小学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鼓舞了勤奋工作的广大农村教师,也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市希望网校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学校通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传输、运用,使希望小学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师生共享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团市委与电视台、报社等多家新闻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工作联系,基本形成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网络。本着“求广、求深、求实”的工作原则,定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希望工程,宣传工作思路和实施步骤以及在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1995年6月20日,为纪念希望工程实施五周年,我们举办了“同在蓝天下”专场纪念晚会,印发宣传材料1万多份,天水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宣传效果良好。我们还开展了“希望之星”春令营和征文活动。我们每年召开天水市希望工程座谈暨表彰大会,总结交流希望工程实施以来的情况,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希望工程工作的党政军领导以及在希望工程工作中乐于奉献、成绩卓著的同志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我们也积极向团省委上报希望工程方面的信息,作到及时向团省委汇报工作,和团省委沟通联系。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仅市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家媒体对希望工程的报道累计已达30余篇次,举办较大规模的专题文艺晚会10多场,举办贫困失学儿童助学捐款仪式20多场。为希望工程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规范资金管理,维护社会声誉。20年来,我市希望工程工作警钟长鸣,视管理为生命,在大力推进的同时,狠抓各项管理工作,按照《希望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接受捐款、实施救助、希望小学建设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三关”,确保受助生能及时领取希望工程款,维持学业。一是把好特困生申报审核关。与教育、民政等机构共同完成申报、审核、认定、公示等工作,做到整个资助过程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确保最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二是把好资金管理关。为加强对希望工程资金管理,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必须开具财政印发的专用收据或希望工程专用收据。对筹集的希望工程款,专款专户、专款专用,我们请审计部门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使用时必须经过申报、核批,确保筹集的每一分钱都用到特困生的助学上。我市希望工程资金先后多次接受团省委、省青基会的工作检查,从未发生违规行为。严格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我市希望工程的稳步健康发展。三是把好活动质量关。建立健全希望工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把工作分解为一个个活动和一个个项目,分层推进,保证效果,为希望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三、取得成效 20年来,我们始终把希望工程作为团组织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共争取捐方投入资金1192多万元,建成希望小学37所。2004年争取全省“明德奖学金” 共计6.95万元,救助200名大、中、小学生。 2005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助学圆梦行动,累计救助贫困大学生500多人,共计100多万元。2008年争取全国GE项目教师培训资金共计30万元,培训农村教师100名。多年来争取到各类希望小学音乐教室、体育用品、图书馆、希望网校等项目8个近100万元。
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我市及时争取到秦州区建二小学灾后板房抗震希望学校1所,资金80万元,成为我市最早建成的板房学校。同时争取到灾后希望小学11所,总造价1069.84万元,其中项目资金574.3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95.53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市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相助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已有不少被救助学生纷纷走进大学校园,走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力量。
20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对如何推动希望工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工程工作要符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顺应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助学需求,体现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加强舆论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天水市希望工程办公室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