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图标 服务项目 图标 新闻中心 图标 捐款方式 图标 爱心榜 图标 公益动态 图标 PPT在线 图标 信息披露 图标 市县传真 图标 法律法规 图标 文件库 图标 微公益
 
20周年专题
活动安排
工作纪实
市县传真
爱心典范
人物风采
图片报道
捐款方式
银行转账
邮局汇款
网上捐款
短信捐款
现场捐赠
人物风采 首页 >  20周年专题 >  人物风采
李勇:背起爸爸上学
发布时间:2011-10-20 浏览量:

      李勇,男,汉族,1979年5月出生于甘肃庆阳,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李勇出生于甘肃庆阳老区一个农民家庭。他七岁时父亲忽患中风病瘫在床,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李勇从小就割草喂猪、给父亲接屎接尿。为了凑足学费,他养过兔子,放过羊,挖过中草药,做过小工。1995年3月,母亲因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李勇。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而是顽强地一边侍候病重的父亲一边坚持上学。两个月后,李勇参加全国初中“天元杯”化学竞赛取得了甘肃赛区一等奖,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6月,在全县初中毕业统考中获得总分第二名,参加中专招生考试又以全县总分第四的好成绩被甘肃省庆阳师范学校录取。

     面对录取通知书,李勇忧虑500多元的学费没有着落,更忧心瘫痪在床的父亲由谁来照管。在上学还是回家的两难境地,他做到了两全——背起父亲上学。李勇只有一个念头:有他吃的一口饭就不会让父亲挨饿!

      1995年9月,年仅16岁的李勇变卖了家中积存的粮食,背起父亲来到庆阳师范学校,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李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将父亲安置下来。每天一下课,他就匆匆赶回家,生火做饭,给父亲接屎接尿。逢节假日和好天气,李勇就用三轮车拉着父亲上街散心。每次上课前,他都要给父亲放好接尿的瓶子,支好大便用的凳子,把收音机放在父亲能够得着的地方。每逢节假日,他还要上街蹬三轮车挣零花钱。

      李勇上初中时的夏涵禄和高自珍老师以及庆阳师范学校的班主任杨永庚老师时刻牵挂着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1996年3月6日,他们与相关媒体记者合作,在《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头版以“背着父亲上学”为题报道了李勇和父亲的故事,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转载报道。此后,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以李勇为原型拍摄了电影《背起父亲上学》。

      1997年1月,他被甘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推荐,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的亲切接见。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被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联评为“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

      从那时起李勇便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从小影响着自己,成长时关怀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庆阳师范学校党委接收李勇为中共预备党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他在自己的感想中写道:“我想我并不是为了物质上的什么才入党,只是因为我的人生坐标和追求的理想与党的主张是一致的”。

      从1996年3月被社会各方面关注起,他收到了社会捐款6万余元。他说:“社会各界对我的关怀资助,其意义并不在于我一个人,他是对我们西部青少年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精神的一种认可”。1997年6月,他向庆阳师范学校提出申请,用社会捐款5万元建立基金,以帮助学习优秀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1998年这一基金成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并有多家企业捐款壮大这一基金。至今已有上百名学生受到资助。

      1999年6月,由于李勇在中等师范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深造。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党员大学生究竟确立怎样的坐标,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说,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进入大学以后,他充分利用时光集中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在中专上学时学校没有开设英语,他在大学中的英语从零学起,而且理工科的基础较差,为了弥补欠缺,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周末放假从未间断。大学前三年时间他学了别人六年的英语,不仅补上了落下的功课,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时综合考评成绩名列本专业第二。

      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他深知自己是学校和社会培养起来的。没有学校和社会的关怀,自己就不能从困苦的环境中走出,也因此,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尽可能多的做社会工作,为青少年教育,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校中,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勤于助人,曾担任班长、计算机科学系学生党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等职。在李勇的倡议下,党支部的委员分头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通过调研,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既有对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分析,也有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困难的了解和呼吁。这些工作的锻炼,使他的组织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文秘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同时,他利用课余和周末放假等时间参加校内外活动20余次,多次受邀到北京、兰州、陇南、定西等地,为数万名学生作励志报告和谈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200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他积极参加了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为了西部的孩子”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在李勇和广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当天为国家级贫困县渭源县教育事业获得了11万余元的社会捐款。

      1999年10月,李勇听说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退休老人李献渠的事迹很受感动。上世纪五十年代,李献渠受响应党中央号召,从江苏徐州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宕昌县支援当地发展,在甘肃省的半个世纪,李老在平凡的电影放映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朽的业绩,深受山乡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李献渠老人在退休后仍然带领电影放映队义务为山乡人民群众送文化。李勇听说了李老无私奉献、关爱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从1999年10起,他积极参与到李老的活动中,多年来,在陇南、定西等地的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利用放影《背起爸爸上学》等励志、科教电影的机会,以报告会、万人签名活动等方式,鼓励山乡人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鼓励在困难之中积极求学的学了们能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多万人参与到了活动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2002年5月,在建团80周年这一重大活动即将来临之时,受兰州市榆中县团县委邀请,李勇在榆中县举行了“在团旗下成长”大型活动,李勇为当地上万名学生做报告,并与中小学生谈心,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积极走出大学校门,参加社会活动同时,李勇还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在校大学生群体。基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紧迫感不够,生活的体验和磨练不足的现状,2000年6月,在西北师范大学相关部门的支持之下,他开创性地策划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党员大学生深入到甘肃省国家级贫困县——宕昌县从事社会实践。在宕昌县大学生们同当地基层党组织交流,调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并利用所学专业为基层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党员大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宕昌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县委等部门在送给李勇等党员大学生的锦旗中称赞道:“勤于实践长才干,长征路上做贡献!”。甘肃电视台、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和甘肃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这次党员大学生活动给予了充分报道。

      大学期间,李勇既是一名社会名人,同时又是一名和蔼可亲的朋友和大哥,这在班级学生中间有口皆碑。由于各级党组织对他的栽培和信任,由李勇负责计算机科学系学生党支部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不同于其它学生工作,党支部内部的党员主要是系上学生中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干部,对他们的培养不能完全说教,既要严肃又要活泼,要掌握这个分寸有一定的难度。李勇像大哥和朋友一样热情地关心着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他不骄不躁,耐心细致,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在受误解之后,他从不觉得委屈。李勇所在的党支部中有一名同学在大学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优秀被政府组织选为干部,可是这个同学在几年前却是一个成绩差并且性格孤僻的人。李勇在发现这个同学的缺点以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远离他,而是主动的去接近他。他把这位同学请到自己的宿舍一起吃住,一起生活,上自习时拉着他一起学习,搞活动时拉着他一起参加,生活上帮助和关怀他,使这位同学十分感动,并逐渐克服了缺点,学习成绩连年上升,在毕业之前顺利入党并被选为干部。

      在社会上和在学校中十分“有名”的李勇在荣誉面前仍然十分的谦虚,大学期间李勇获奖达到30多项,这在同专业的同学中是少见的。他常说:“荣誉只能表明我过去还做的不差,今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必须保持清醒”。在上大学期间,他有资格和机会申请学校的助学金来补足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但他从来没有,他说:“如果我申请了,就有一位同学的名额被我占掉,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不容易,我能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找到报酬不错的家教”。在生活上他十分艰苦朴素,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来补足自己的生活费用。

      由于大学期间成绩十分优异,2001年,在建党80周年到来之际,他被西北师范大学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3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在多个大型企业单位的邀请之中,毅然选择留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

      走上工作岗位后,李勇没有忘记自已的本色,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使自己有更大的能力为学生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工作这些年来,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他认为大学生的成才必须是全方位的,不能单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当他听说一位家庭困难但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同学,因学习成绩不够好而没有申请到困难补助的情况后很沮丧,他主动找到学校相关领导做工作,为这名学生申请到了特殊补助。每当他听说学生因生病没钱回家的时候,总会拿出自己的钱,以校方补助的名义送到学生手里。2006年3月,在我国高校学习洪战辉精神之际,他为大学生们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报告,鼓励家境困难的学生们能自强自立、志存高远,努力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使广大青年学生很受鼓舞。他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考研率创造了该专业有史以来最高。他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获得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多次获得“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

      在做好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没有忘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怀和支持,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他积极参与共青团工作,连续多年带领学生深入西部基层做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为数万名青少年学生做报告;2004年8月,他积极响应甘肃省青联的号召,捐款并捐赠价值5000多元的书籍,呼吁并同社会各界一道赴甘南藏族自治州为当地希望小学服务。

      2007年初,李勇再次回到了离别多年的老家庆阳,当他听说还有许多边远山区品学兼优的学生上高中经济有困难,一个念头闪现进他的脑海,回到兰州后,通过联系那些走出黄土地在事业上比较成功的社会各界朋友,在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9月,春晖助学金联谊会正式注册成立,首期“春晖班”在宁县第二中学开班,进入这个班的所有学生三年高中学费全免,费用由联谊会会员和校方共同资助。

      至今,首届“春晖班”学生已毕业进入大学,事实证明,春晖班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其它班的学生。因为进入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知道“春晖”两个字的深刻含义,那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做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用自己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来回报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侮、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恩赐。

      李勇说他当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努力深造完成博士学位,使自己有更大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上篇:没有了 | 下篇:“我要上学”——希望工程受助生寇翠萍的故事
图标
Copyright ©  www.gsxw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电话:0931-8121796 8121799 传真:0931-8121799 E-mail:gsxwb123@126.com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11000153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