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图标 服务项目 图标 新闻中心 图标 捐款方式 图标 爱心榜 图标 公益动态 图标 PPT在线 图标 信息披露 图标 市县传真 图标 法律法规 图标 文件库 图标 微公益
 
捐款方式
银行转账
邮局汇款
网上捐款
短信捐款
现场捐赠
公益苑地 首页 >  公益苑地
公益事业改革谈何容易
发布时间:2014-6-18 浏览量: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转型年,并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税收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证。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虽然过去一年在各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我们仍要看到转型的艰难和其必经的发展过程。
     政府改革才刚刚开始。仅就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来讲,门槛确实是降低了,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政府有太多的交织。主管单位、财政拨款、行政级别、干部任免等问题并没有全局性解决,去行政化还大部分停留在说法上。慈善法迟迟出不了台,这不只是文稿问题,而是体制机制一时难以理顺的问题。政府购买服务有一个发展过程对接过程,公益组织也有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等都不可能只单一解决公益慈善改革问题,公益慈善事业改革也不会脱离整个体制而独行。政府改革的力度是重中之重,应该加大,但事实上需要时间。
     社会组织发展期待质量。从数字上看,社会组织发展有一定规模和增速是好现象,但其品质的提升更为关键。现在,公益组织多处在全能型运作阶段,以捐赠人意愿为导向,以募集资金数量为绩效,专业程度低、执行效率低、福利待遇低、公信力低、市场化程度低。项目雷同、机构臃肿、竞争无序、管理落后、观念陈旧等问题普遍存在,官本位思想、行政依赖思想也还大有市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还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过程,跨界公益仍需探索和规范,社会运动形式还有待检验和成熟。速度和质量有时是一对矛盾,盲目追求速度,有时适得其反。2013年公益慈善界自身发展是可喜的,但还要苦练内功,提升品质,才能更好地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社会认识还需逐步深化。大的事件有时会成为社会认识的转折。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使人们认识到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必要性,政府也力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但从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质疑声中,可以看出社会对公益慈善的认识还有很多的误区。一是把公益慈善无瑕化,不能容忍公益慈善有任何瑕疵。其实世界上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公益慈善也一样,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二是把公益慈善孤立化。公益慈善不可能脱离社会,在发展中受到社会干涉、体制限制、商业扰动、市场淘汰、文化传染等都不可避免。只对公益慈善高要求、严标准而不考虑复杂的社会因素,就一定会产生认识的冲突和推动不力。这些认识误区势必导致公益慈善与社会接合不洽,影响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公民参与欠缺广度。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计出公益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就业等数据,乃至经济效益和工时多少,但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公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能力、意识、热情等还不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频度、比例,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现在参与公益慈善的主体还不是个人,就这一点来说,在广度上还不能说实现转型。公民参与的广度是公益慈善事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当“人人公益”的理想变为现实的时候就真的转型了。
    来源:《公益时报》资深公益从业者         崔子研/文

上篇:国务院再取消和下放52项审批事项放权于社会组织 | 下篇:慈爱善行蓝天下
图标
Copyright ©  www.gsxw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电话:0931-8121796 8121799 传真:0931-8121799 E-mail:gsxwb123@126.com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11000153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