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图标 服务项目 图标 新闻中心 图标 捐款方式 图标 爱心榜 图标 公益动态 图标 PPT在线 图标 信息披露 图标 市县传真 图标 法律法规 图标 文件库 图标 微公益
 
捐款方式
银行转账
邮局汇款
网上捐款
短信捐款
现场捐赠
公益苑地 首页 >  公益苑地
做公益不等于就是社会创新
发布时间:2014-11-7 浏览量:

     最近做公益的人多了,有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甚至还有三年级的孩子。大家在品尝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之后,突然都想拿钱做点好事。因此,我们会发现,创新根本不是年轻人的事,而是所有的人都可能的事,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那么多人都在“做公益”,而且鲜明地说在“做民间公益”,那么,这样的人,是不是都一定是在完成社会创新呢?很多人似乎是持这样的信念的。他们相信自己做草根,做公益,就是在做社会创新。好像社会上数千年的过去,从来没有过草根,从来没有过公益似的。
     可惜,在我看来,哪一个社会,草根永远是最多的,几乎所有人都是草根,无论这个人多么想做悬空的精英,他都会发现,生命本是一株草。只要人老实地按照自己的生命经验活着,做自己该做的私益或者公益,活自己该活的样态或者品相,那么,都是青草,都带着草根。只是,绝大多数的人,似乎都没有抱团过、成组织过、面向公益领域去全力填补空白过。
     面向社会空白点提供服务,或者发现社会需求去创造性地提供服务,这似乎是很多人喜欢认同的“做公益”。换句话说,“做公益”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捐款给人治病,就是帮上不起学的孩子上学,这样最真实,最人性,最引发直接的怜悯和愉悦。但这样,是不是就等于社会创新,或者社会创新的价值有多大,确实需要我们考虑。
     因为创新确实是分层次的、分领域的。有的公益一蹴而就,一呼百应,有的则孤掌难鸣,终身落落寡合。但从社会创新的角度来说,热闹之处未必真豪杰,孤独者可能对社会改良意义重大。
     在“国家创新工程”的文件上,我们可见到处都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而实际上,在中国真正发生得最多的,是打着“二次创新”旗号的抄袭和复制。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主要不是产品、技术上的发明,而是在“外观包装”上的替换。
     但社会创新确实有强大的社会预热系统。此前,传统通道津津乐道的创新,似乎是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娱乐创新,很少有人想到社会创新。因此,社会创新一度拥有了“藏在深宫人未识”的强大失落感,导致这个行业的人有一点想要给自己抬名望,因此,一点有草根公益、民间组织的行为,大家就鼓掌欢迎、热情褒奖,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社会创新。要么就对公民社会意义非凡,要么就对自由与人权意义非凡,要么就对环境保护意义非凡。似乎,只要做了公益,在创新上就意义非凡,无法直视。
    “社会创新”是对创新的调整、优化和改造,因此,社会创新与文化创新一样,具有不可估量的软价值。如果我们诚实地看待一个社会,或者看待一个个体,他的生命经验中,也许文学创新、科学创新、商业创新、政治创新对他的生命影响并没有多么强大,但社会创新改变的是整个的社区关系或者生命的行进方式,对其影响最为宽广和盛大。由此,社会创新的宽广性和通透性,在某些方面,应当比其他的创新更具价值。
     但这样也不等于做公益,就完成了多么大的“社会创新”。有的只是产品创新,有的只是管理创新,有的只是筹资创新,有的只是理念创新,有的只是制度创新,有的只是运营方式创新。如果一个公益业务只是像商人发现某个商机,比如开饭店的发现某个路口缺乏饭店,于是就去开将起来,那么,这个“饭店”的创新价值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我们或者应当好好地省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在做社会创新,或者只是假托社会创新,完成着又一次守旧的复兴而已。
     举例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分析一下,一个环保组织究竟是因为参与了民间环保,就等于实现了社会创新,还是因其运营机构的方式或其他的某些方面,才真正在社会创新上有那么一点价值。
来源:《公益时报》“自然大学”发起人 冯永锋/文

上篇:探索灾后救助社工服务新模式 | 下篇:现实离梦想有多远
图标
Copyright ©  www.gsxw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电话:0931-8121796 8121799 传真:0931-8121799 E-mail:gsxwb123@126.com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11000153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